第一大謎
1929年1月中旬,紅四軍撤離井岡山前往贛南實施“圍魏救趙”的戰略方針以求解救井岡山。毛澤東在離開井岡山時,將《寧岡調查》、《永新調查》兩篇著作和六七箱(鐵皮箱)特委、紅軍的文件放在王佐處,王佐將其藏在某山洞里。因王佐被錯殺,誰也不知道藏在何處。一人藏物,萬人難尋。解放后,黨和政府曾多次組織人尋找,都不尋著。這成了井岡山一大謎:這兩篇著作和六七箱文件藏在何處?如能尋到這些無價之寶的著作和文件,將轟動黨史界,井岡山革命斗爭史上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將得到解決,空白處將被填補。諸如:
⑴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茨坪,有說毛澤東一到茅坪就選定在井岡山安家,有說毛澤東還想去湘南建立根據地,但被蕭家璧打得“潰不成軍”,才在此安家。⑵關于朱、毛兩軍在寧岡會師的時間,有三種說法,有說1928年4月上旬,有說4月中旬,有說4月下旬(現在傳統說法是4月28日)。⑶關于朱、毛兩軍的編制序列,有說“三師九團”(現在傳統的說法),有說“三師八團”,有說“二師六團一教導大隊”。⑷剛成立的紅四軍有說設了政治部,有說沒設政治部,陳毅到底是政治部主任還是士兵委員會主任?⑸紅五軍上山時究竟有幾個縱隊?有說四、五個兩個縱隊,有說三個縱隊和一個特務大隊。⑹紅五軍與紅四軍會師的時間和地點,有說1928年11月初在寧岡會師,有說1928年12月1日在井岡山會師,有說1928年12月10日在寧岡會師(現在傳統的說法)。⑺紅四軍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共召開過6次黨代會,除第六次黨代會(在福建古田召開)留下一些資料外,一次至五次黨代會的資料極少。這一次至五次黨代會召開的時間、地點、參加人員、會議內容都不清楚?,F在的史書中談及的一次至五次黨代會都是根據一些回憶資料寫成的,畢竟還不夠準確。如果這些文件都能找到,那么上述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。
第二大謎
龔楚,廣東省樂昌縣人,生于1901年。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,1928年4月隨朱德上井岡山,任紅四軍前委常委、紅四軍29團黨代表。1935年叛變投敵,解放前夕赴香港。1990年9月從香港回樂昌定居,1995年病逝。龔楚在香港寫了一本《我與紅軍》的書。書中有這么一段記述:“歷史上,明朝武宗時代,朱宸濠在江西南昌叛變,失敗后即逃到井岡山落草,后被王陽明所剿滅。王氏削石為碑,記載剿匪的史實,這個古跡至今尚存。由此可以想見井岡山的軍事價值,在很早以前便被人所重視了?!辈┪镳^的同志看到這段記述后,認為有必要核實“這個古跡至今尚存”的真偽,于是,在1991年4月上旬,派了4位同志前往樂昌對龔楚進行訪問。此時的龔楚已90歲高齡,幾乎雙目失明,耳朵也不大好使。當博物館的同志問及“削石為碑”這個古跡時,龔楚肯定地說:“這個絕對沒錯,因我看到這些字蒼勁有力,還拓了片呢!可惜后來遺失了?!庇謫枺骸澳氵€記得井岡山哪個地方嗎?”龔楚說時間太久了,實在記不清楚了。從龔楚著書和這次談話可以肯定,“王氏削石為碑,記載剿匪的史實”這個古跡確實存在。如能找到這個古跡,不僅為井岡山增添了一個新的旅游點,也能為史學界研究王陽明剿滅朱宸濠提供寶貴的資料。(文:肖郵華)
中國·井岡山革命博物館
地址:江西省井岡山茨坪紅軍南路